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分级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新建或改扩建公路隧道施工阶段的围岩分级评定。
Title:Code for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of Highway Tunnel during Construction St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1088-2019《公路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分级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公路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分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围岩分级方法及程序等内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围岩: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天然地质体。围岩分级是根据围岩的稳定性来划分等级,以指导隧道的设计和施工。
2. 围岩级别:表示围岩稳定性的综合指标,分为Ⅰ级至Ⅵ级,其中Ⅰ级最稳定,Ⅵ级最不稳定。
二、基本要求
1. 围岩分级应在隧道施工前完成,并应结合地质勘察资料进行。分级结果将作为隧道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
2. 围岩分级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并且分级人员需熟悉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
三、围岩分级方法及程序
1. 围岩分级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岩石强度、结构面特征、地下水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2. 围岩分级的具体步骤如下:
- 收集地质勘察资料,包括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
- 现场调查,观察围岩的实际状态;
-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按照标准中的评分表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
- 计算综合得分,确定围岩级别。
四、围岩分级表
标准中提供了详细的围岩分级表,列出了不同围岩条件下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例如,在岩石强度方面,当单轴抗压强度小于20MPa时,得分为5分;当单轴抗压强度大于等于60MPa时,得分为1分。在结构面特征方面,当结构面发育程度为极发育时,得分为4分;当结构面不发育时,得分为1分。
五、围岩稳定性分析
根据围岩分级结果,可以进一步分析围岩的稳定性。对于Ⅰ级围岩,可以采用一般的支护措施;而对于Ⅵ级围岩,则需要采取特殊的支护措施,如超前支护、加强支护等。
六、注意事项
1. 在围岩分级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隧道的埋深、断面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2. 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应进行专项研究,必要时可增加补充试验项目。
3. 围岩分级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
总之,DB34/T 1088-2019《公路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分级规程》为公路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分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有助于提高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