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社会福利机构安宁疗护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管理与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社会福利机构开展的安宁疗护服务。
Title: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Palliative Care in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513-2019社会福利机构安宁疗护服务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社会福利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安宁疗护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要求以及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安宁疗护的服务对象界定。标准明确指出,安宁疗护主要面向生命终末期患者,包括但不限于患有恶性肿瘤、器官衰竭等严重疾病的老年人群体。这一规定强调了安宁疗护的核心目标是为那些处于生命最后阶段的人群提供舒适护理和心理支持,而非积极治疗疾病本身。通过这样的界定,能够帮助服务机构准确识别服务对象,确保资源合理配置。
其次,在服务内容方面,标准提出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及灵性四个维度的综合照护体系。例如,在生理层面要求提供疼痛及其他症状的有效控制;心理层面则需关注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状态,并适时给予心理咨询或辅导;社会层面鼓励建立家庭与社区的支持网络;灵性层面则倡导尊重患者的信仰需求,协助其完成未竟之事。这种全方位的服务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再者,服务质量要求是本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特别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要求由医生、护士、社工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组成跨专业团队,以确保服务的专业性和全面性。同时,还规定了定期评估机制,即每隔三个月至少要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一次,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服务计划。此外,对于记录保存也有严格要求,所有相关文件至少需要保留五年以上,以便日后查阅或审计之用。
最后,安全管理措施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标准要求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药品管理等方面。特别是在药物使用上,必须遵循严格的处方制度,防止滥用或误用情况发生。另外,还应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紧急状况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保障患者安全。
综上所述,《DB34/T 3513-2019社会福利机构安宁疗护服务规范》通过对服务对象、内容、质量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详细规定,为社会福利机构开展安宁疗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更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