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慧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基础设施、智能应用、运营管理及安全保障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安徽省内智慧社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Guideline for Smart Commun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506-2019《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是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智慧社区的建设和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智慧社区的基本概念与目标
标准明确指出智慧社区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各类资源,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新型社区形态。其主要目标包括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优化社区治理水平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智能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从而提高社区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标准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1. 网络设施:要求社区内应具备高速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条件,并且要覆盖无线网络信号。对于新建住宅小区,在规划设计阶段就需考虑预留足够的通信管道和机房空间。
2. 终端设备:鼓励安装智能门禁系统、视频监控摄像头等安防类产品;同时也可以设置自助服务终端如ATM机或快递柜来方便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3. 数据中心:建议设立专门的数据存储处理中心用于收集整理来自不同来源的信息资料,并确保数据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措施到位。
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设计
公共服务平台作为连接政府机构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桥梁,在智慧社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根据本标准的规定,这类平台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几项核心功能模块:
1. 居民信息管理:能够记录每位住户的基本个人信息以及家庭成员关系等内容;
2. 社区公告发布:及时向公众传达最新的政策法规或者活动通知;
3. 在线办事大厅:支持居民通过网络完成各项行政审批流程申请;
4. 投诉建议反馈机制:便于群众表达意见并监督相关部门工作进展;
5. 应急响应预案:制定详细的突发事件应对计划以保障公共安全。
四、安全管理规范
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标准还特别提出了若干安全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
1. 访问控制策略:所有访问者都必须经过身份验证后才能进入特定区域;
2. 定期维护检查:定期对硬件设备进行检修保养,防止出现故障隐患;
3. 数据备份还原方案:建立完善的数据恢复程序以防万一发生意外情况导致资料丢失。
五、总结
综上所述,《智慧社区建设指南》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未来图景,同时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操作指引。它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应用探索,更重要的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社会价值创造。希望各地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原则来推动当地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