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妊娠母猪智能化饲养的场地要求、设施设备、饲养管理、饲料与营养、环境控制及健康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妊娠母猪的智能化饲养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lligent Breeding of Pregnant Sow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3493-2019《妊娠母猪智能化饲养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安徽省地方标准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智能化”、“妊娠母猪”等关键术语的概念。例如,“智能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及物联网技术实现养殖过程的自动监测与控制。“妊娠母猪”则是指处于怀孕状态的母猪。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依据。
环境控制
环境条件直接影响妊娠母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标准要求养殖场应配备温湿度自动调节系统,确保温度维持在18℃至22℃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50%到70%范围内。此外,还需安装通风换气装置以保证空气流通,并定期消毒防止病原传播。
饲料供给
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是保障妊娠母猪营养需求的基础。根据标准规定,妊娠前期(第1-85天)母猪的日粮应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而进入后期后则需增加钙磷比例以促进胎儿骨骼发育。同时提倡使用智能喂料器按需定量投喂,避免浪费并减少人为误差。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方面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建议定期对母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疾病。对于疫苗接种工作,应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执行,并做好记录存档。另外,在分娩前后要特别注意卫生清洁,防止感染发生。
数据记录与分析
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实时收集各类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体重变化、采食量统计等。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监控个体健康状态,还能为整体生产决策提供支持。因此,标准鼓励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体系,便于长期跟踪观察以及未来研究参考。
以上是对DB34/T 3493-2019部分内容的重点阐述,希望可以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来提高妊娠母猪饲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