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生秸秆作为饲料使用的相关技术要求,包括花生秸秆的收集、加工、储存及使用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花生秸秆的饲用处理与利用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Use of Peanut Straw as F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52.4-2019《花生秸秆饲用技术规程》是一项安徽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花生秸秆的收集、处理和饲用过程,确保其安全性和营养价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收集与运输
标准中规定,花生秸秆应在收获后及时收集,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田间导致营养成分流失或发生霉变。收集时应尽量保持秸秆完整,减少破碎率,以提高后续加工效率。运输过程中需采取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如覆盖运输车辆,避免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加工处理
对于花生秸秆的加工处理,标准提出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及微生物发酵三种主要方法。物理处理包括切短、粉碎等操作,目的是增加表面积以便于动物消化吸收;化学处理则通过添加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来改善纤维结构,提升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微生物发酵利用特定菌种对秸秆进行厌氧发酵,生成乳酸或其他有益代谢产物,增强饲料品质。每种方法都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例如控制温度、湿度以及发酵时间等参数。
饲喂管理
在实际应用阶段,标准强调了科学合理的饲喂策略。首先根据家畜种类、生长阶段确定适宜的日粮配方比例,通常情况下,花生秸秆可作为粗饲料的一部分加入到混合日粮中,但不宜超过总干物质的一定百分比,具体数值视具体情况而定。其次,在初次投喂时应注意观察动物反应,若出现拒食现象,则需调整配方或采用预处理手段。此外,还应定期检测饲料质量,确保符合卫生标准,并做好记录工作。
安全与环保
关于安全性方面,标准特别指出,在整个生产链条内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杜绝使用任何违禁药物或添加剂。同时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鼓励采用循环经济模式,比如将加工后的副产物用于有机肥生产或者能源回收等领域,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综上所述,《花生秸秆饲用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技术指导,而且贯穿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促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