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颠茄育苗的技术要求、场地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出苗标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颠茄的育苗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yoscyamus niger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263-2020《颠茄育苗技术规程》是由江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颠茄的育苗过程,提高颠茄幼苗的质量和产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育苗场地选择
标准要求育苗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无污染的地方。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确保颠茄种子能够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发芽生长,避免因积水或土壤问题导致的病害发生。此外,远离工业区和交通主干道可以减少有害物质对植物的影响。
种子处理
在种子处理方面,标准建议采用温水浸泡的方法来促进种子吸水膨胀,加快发芽速度。具体操作为将种子置于5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并不断搅拌以保证均匀受热。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打破种子休眠状态,还能有效杀灭部分表面附着的病原菌。
播种方法
播种时需注意控制好播种深度与株行距。根据标准推荐,颠茄种子的最佳播种深度为1-2厘米之间,行间距保持在30-40厘米左右。这样既能保证每颗种子都有足够的空间发育成长,又能便于后期田间管理如浇水施肥等操作。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是整个育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标准指出,在幼苗出土后要及时进行间苗定苗工作,防止过度拥挤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同时还要定期检查土壤湿度情况,适时补充水分,但要避免过量灌溉造成根系缺氧现象的发生。另外还需密切观察是否有病虫害迹象出现,一旦发现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治。
移栽准备
当幼苗长到一定高度(通常为8-10厘米)时即可考虑移栽至大田种植。在此阶段需要提前做好土地翻耕整平工作,并施加适量基肥作为基础养分供给。移栽前还应该对幼苗进行适当修剪,去除弱小叶片及过长根须,以增强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通过以上这些详细的解读可以看出,《颠茄育苗技术规程》从选址、种子处理到最终移栽等多个环节都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这对于提高颠茄育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种植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该标准的各项要求,从而获得优质高产的颠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