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壤坡地白芷种植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种苗繁育、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红壤坡地白芷的规范化种植。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ngelica dahurica Cultivation on Red Soil Slope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261-2020《红壤坡地白芷种植技术规程》是一项江西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在红壤坡地环境下种植白芷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整地
标准指出,选择土壤pH值为6.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的红壤坡地作为种植区域。整地时需深耕25厘米以上,并施入腐熟农家肥每亩不少于3000公斤,同时确保排水良好。这一步骤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和防止积水至关重要,能够为白芷提供一个适宜生长的基础环境。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部分强调了对种子质量的要求以及播种前的准备工作。要求选用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新鲜种子,播种前应进行晒种1-2天,并用清水浸泡4-6小时后捞出晾干即可播种。这样做可以促进种子发芽率的提升,增强幼苗抗逆性。
栽培管理
在栽培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合理的密植方法。通常情况下,行距保持在30-40厘米,株距控制在20-30厘米左右。此外还提到要及时除草松土,特别是在苗期和开花前期,以减少杂草竞争养分,保证植株健康生长。灌溉则需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整,避免积水造成根部腐烂。
病虫害防治
针对病虫害防治,标准提倡采用物理防治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方式。例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一旦发现病害发生,则应及时喷洒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农药进行控制,但要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收获与加工
最后,在收获阶段,建议当白芷地上部分枯黄时开始采收,使用机械或者人工方式挖掘块根。采收后的白芷需要经过清洗、切片、干燥等工序制成药材。整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卫生条件,防止污染影响药材品质。
以上是DB36/T 1261-2020《红壤坡地白芷种植技术规程》中几个关键环节的具体内容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