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与评估的技术要求、内容框架及评估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的规划编制、实施与效果评估。
Title:Specification for Sponge City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742-2020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与评估标准》是北京市为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而制定的地方性技术规范。该标准从规划编制到效果评估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在规划编制部分,第5.1条明确指出“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这表明海绵城市的建设必须与城市整体发展相协调。这意味着在规划初期就要考虑如何将海绵理念融入到城市布局中,比如通过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方式来减少地表径流。
第6.2条强调“应结合本地降雨特点和水文条件”,这是基于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差异而提出的要求。例如北方干旱地区可以更多采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而南方多雨地区则需注重排水防涝设施的建设。
对于评估体系,第8.3条提到“应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衡量海绵城市效果的核心指标之一,反映了通过各种措施削减雨水径流量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这一数值越高说明海绵城市建设成效越好。
此外第9.1条还规定了评估周期,“宜每三年开展一次全面评估”。定期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持续发挥效益。
以上这些条文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海绵城市规划与评估框架,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严格的评估机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