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构)筑物单体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评估流程、资料收集与整理、风险评估方法及结果表达。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ghtning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 Part 1: Single Building (Struc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P6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710.1-2020《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第1部分:建(构)筑物单体》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规定了对建(构)筑物单体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与术语
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单体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其中明确界定了“雷电灾害”、“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等术语的定义,为后续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概念框架。
评估流程
标准提出了完整的评估流程,包括资料收集、现场勘查、初步评估、详细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制定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要求,例如资料收集时需获取建筑物的设计图纸、施工记录以及当地的气象数据等。
初步评估
在初步评估阶段,标准强调了对建筑物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结构类型等因素的考量。例如,对于位于雷暴活动频繁区域内的高大建筑物,应特别注意其防雷装置的设计合理性。
详细评估
详细评估阶段则更注重定量分析,包括但不限于:
- 雷击概率计算:依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及建筑物高度等因素,采用适当的公式计算雷击概率。
- 雷电流分布分析:通过模拟雷电流在建筑物上的分布情况,评估可能产生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 接地系统评估:检查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并确保接地网的有效性。
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风险点,标准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建议,如增设避雷针、优化接地系统设计、加强日常维护管理等。同时指出,所有措施都应当遵循经济合理性和实际可行性原则。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特殊类型的建筑物(如油库、化工厂等易燃易爆场所),标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强调必须采取更加完善的防雷措施,并定期开展专项检查。
结论
总之,《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第1部分:建(构)筑物单体》为内蒙古地区建(构)筑物的雷电防护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案。它不仅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还结合了当地的具体条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通过严格执行本标准,可以有效降低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