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典型草原区羊草草原割草场刈割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刈割时间、留茬高度、机械设备使用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典型草原区羊草草原割草场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wing in Leymus Chinensis Grassland in Typical Steppe Reg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906—2020《典型草原区羊草草原割草场刈割技术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羊草草原割草场刈割作业的技术指导文件。该标准对羊草草原割草场的刈割时间、刈割高度、刈割方式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以下将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其核心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中明确指出,羊草草原割草场的最佳刈割时间为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这一时间段的选择主要基于羊草的生长周期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在这一时期刈割,既能保证牧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能避免因过早或过晚刈割而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关于刈割高度的规定同样至关重要。标准要求羊草草原割草场的刈割高度应控制在8至10厘米之间。这样的高度既能保留足够的光合作用面积,促进牧草的再生,又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裸露,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此外,标准还强调了刈割后的留茬高度不得低于5厘米,以确保牧草能够迅速恢复生长。
在刈割方式方面,标准提倡采用机械化刈割,并且要求刈割机具的刀片锋利,调整到合适的高度,以减少对牧草根系的损伤。同时,还应避免在同一地点反复多次刈割,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和植被退化。对于人工刈割的情况,则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高度进行操作,并且要确保刈割工具的清洁与锋利,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另外,标准还特别提到了刈割后的管理措施。建议在刈割后及时清理地表残留物,保持场地整洁,为后续的牧草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灌溉和施肥,以促进牧草的快速恢复和增产。
总之,《典型草原区羊草草原割草场刈割技术规范》是一部科学合理的指导性文件,它不仅有助于规范羊草草原割草场的刈割作业,还能有效地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对这些重要条文的学习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