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冶金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以及持续改进等。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行政区域内冶金企业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Title: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Safety Risk Grading Control and Hidden Danger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Metallurgical Enterpri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X7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冶金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DB21/T 3276-2020)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冶金行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第5.1节 安全风险辨识
该部分强调了定期开展全面的风险辨识工作,要求企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风险辨识,并在生产工艺、设备设施或作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更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高危作业活动如高温熔融金属吊运等,应单独进行专项辨识。企业需建立完善的风险清单,明确每种风险的具体位置、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及其严重程度。
第6.2节 风险评估方法
标准推荐采用LEC法(即可能性、暴露频率与后果严重度相乘的方法)对风险等级进行量化评估。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可能性,E表示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下的频繁程度,C指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通过计算D=L×E×C得出风险值,进而将风险分为四个级别:一级为极高风险,二级为高度风险,三级为一般风险,四级为低风险。企业应当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第8.1节 隐患排查频次
针对不同级别的隐患排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日常巡查每日至少开展一次;专业性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综合性检查每季度不得少于一次。此外,在节假日前后以及特殊气候条件下还应该增加额外的检查次数。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第9.4节 应急预案演练
明确了应急预案演练的重要性及实施细节。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年度演练计划,涵盖所有潜在的重大危险源,并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熟悉自己的应急职责。每次演练后都要组织总结评估会议,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同时,鼓励采用桌面推演、实战模拟等多种形式丰富演练内容,提高实际应对能力。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摘录与解读,整个标准涵盖了从风险识别到治理再到持续改进的完整流程框架,为企业提供了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指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