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能煤矿建设的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基础设施、地质保障系统、采矿系统、安全控制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及综合一体化平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智能煤矿的设计、建设和评估。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Coal M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060—2020《智能煤矿建设规范》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智能煤矿建设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从智能化系统架构、功能要求、技术指标等方面对煤矿的智能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推动煤炭行业向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一、总体要求
标准规定智能煤矿应具备感知、分析、决策、控制和执行五大核心能力。煤矿企业需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与共享。同时,要构建涵盖采掘运通洗等生产环节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确保各子系统的互联互通。
二、采煤工作面智能化
在采煤工作面,要求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感知设备,实时监测顶板压力、瓦斯浓度等关键参数。工作面应配备自动化的采煤机和液压支架,能够根据地质条件自动调整运行参数。此外,还应设置远程监控系统,实现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作业模式。
三、掘进工作面智能化
对于掘进工作面,标准强调要应用全断面掘进机,并配备精准定位导航装置。掘进过程中要实时采集地质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掘进方案。同时,掘进巷道内必须安装有害气体检测仪和紧急避险设施,保障人员安全。
四、运输系统智能化
煤矿运输系统应实现全程自动化控制,包括主井提升、副井提升以及井下皮带输送等环节。运输车辆需安装定位跟踪装置,便于调度管理。在主要运输节点设置视频监控和语音报警系统,提高运输安全性。
五、通风系统智能化
通风系统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通风网络模型,能够预测风量分配情况。风机房应配置变频调速装置,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风量大小。同时,要在重点区域布置多点式风速计和温度传感器,及时发现异常状况。
六、排水系统智能化
为防止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标准提出要对所有水泵实施集中监控。水泵房内应安装水位计、流量计等计量仪表,准确掌握水量变化趋势。当水位达到警戒值时,系统应自动启动备用泵组并发出预警信号。
七、安全保障体系
智能煤矿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首先,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机制,防止非法入侵破坏系统运行。其次,要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后,还需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职责权限。
八、节能减排措施
为了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标准鼓励采用节能型设备和技术手段降低能耗水平。例如,在照明方面可以选用LED光源代替传统白炽灯;在供暖方面可以利用地源热泵技术替代燃煤锅炉等。
九、培训考核机制
为确保智能煤矿正常运转,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机制。一方面要加强新入职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定期组织在职员工参加继续教育课程,不断提升其业务素质。
十、总结
DB14/T 2060—2020《智能煤矿建设规范》为企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和发展方向。只有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各项任务,才能真正实现煤矿行业的转型升级,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