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omestic Waste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X7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1T 73—2020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是四川省成都市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及处理工作。以下将选取其中一些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分类标准与类别定义
标准明确指出,生活垃圾应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进行分类。其中:
- 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适宜回收利用的废弃物。
- 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如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等。
- 厨余垃圾:即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比如剩菜剩饭、果皮等。
- 其他垃圾:除上述三类以外的所有生活垃圾。
这一分类体系为居民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并有助于后续处理环节的有效实施。
收集设施配置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垃圾投放点设置,《规范》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在居住区应当合理布局各类垃圾桶,并且每个投放点至少配备一组“四分类”桶;商业街则需根据人流量适当增加收集容器数量。此外,还强调了标识清晰的重要性,要求所有收集设备都必须张贴统一的标准图案和文字说明,便于公众识别。
运输管理规定
在垃圾从源头到终端处置地之间的转运过程中,《规范》对运输工具的选择、装载方式以及路线规划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规定。特别是针对有害垃圾的运输,必须使用专门设计的密闭式车辆,并采取防泄漏措施,确保在整个运输途中不会发生污染事故。
处理技术选择
针对每种垃圾类型,《规范》推荐了相应的末端处理技术路线。例如,对于厨余垃圾,可以采用厌氧消化生产沼气的方式;而对于可回收物,则提倡通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资源化利用。同时,《规范》也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来提高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监督考核机制
为了保证各项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规范》建立了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其中包括定期开展检查评估活动,记录并公示各责任主体的工作成效;设立举报投诉渠道,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以及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处罚等内容。
总之,《DB5101T 73—2020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是一部全面覆盖垃圾分类全流程的标准文件,它不仅为成都市民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全国范围内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