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施工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及验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使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进行公路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Title: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recycled construction waste materials for highway use
中国标准分类号:P40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731-2020《公路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施工与验收规范》是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的技术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的分类、技术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检验和验收等内容,旨在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绿色公路建设。
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4.1 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分类
本标准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分为再生骨料和再生细骨料两大类。其中再生骨料主要用于路面基层和底基层,而再生细骨料则可用于沥青混合料或水泥稳定类材料。这种分类有助于根据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使用场景,确保工程质量。
5.1 再生骨料技术要求
再生骨料的技术指标包括颗粒级配、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含泥量等。例如,对于用于高速公路面层下的再生骨料,其压碎值应不大于30%,洛杉矶磨耗损失应不大于40%。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再生骨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是保证道路结构强度的关键因素。
6.2 施工准备
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调查,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其中包括再生材料的运输路线规划、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以及施工人员培训等内容。此外,还应对再生材料进行预处理,如破碎、筛分等工序,以满足设计要求。
7.1 质量检验
每批次再生材料进场时都必须进行质量检验。检验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粒径分布、含水量、有害物质含量等。只有当所有检验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它能够有效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从而保障工程整体质量。
8.1 验收标准
工程完工后的验收工作同样严格遵循相关规范。验收内容涵盖原材料检验记录、施工过程控制文件、检测报告等多个方面。最终评定时需综合考虑各项指标是否达标,若发现任何不符合之处,则需立即整改直至合格为止。
以上只是对DB11/T 1731-2020部分内容做了简要介绍及重点解析,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项目情况灵活运用。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