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田除草剂减量使用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小麦种植过程中除草剂的科学合理使用及减量控制。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uced Use of Herbicides in Wheat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田除草剂减量使用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小麦田除草剂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但过量使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3998—2020《小麦田除草剂减量使用技术规程》的发布实施,为科学合理使用除草剂提供了依据。该标准规定了小麦田除草剂减量使用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主要杂草种类及防除适期、除草剂减量使用技术、施药技术等内容。
关键指标解析
1. 除草剂减量幅度:标准要求在保证防除效果的前提下,除草剂用量应减少15%以上。这需要通过选用高效低毒除草剂、优化用药方法等措施实现。
2. 杂草防除适期:冬前杂草防治应在11月上旬至中旬进行,早播麦田可适当提前;春季杂草防治应在小麦起身至拔节前完成。这是确保防除效果的关键时期。
3. 除草剂轮换使用:为防止杂草产生抗药性,同一作用机理的除草剂连续使用不得超过两年。这一规定有助于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4. 施药技术要求:喷雾作业时应选择雾化良好的喷雾设备,行走速度控制在3-4公里/小时,喷幅重叠1/3-1/4。这些细节直接影响着药效和安全性。
典型应用场景
对于以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含唑草酮成分的除草剂,在冬前杂草2-5叶期施用;而对于以雀麦、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则宜选用含甲基二磺隆成分的除草剂,在春季杂草3-5叶期施用。不同杂草种类应采取针对性的防除策略。
综合应用建议
结合标准要求和生产实际,建议采用\"控、替、精、统\"四位一体的减量使用技术模式。即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控制杂草发生基数,替代部分化学防除措施,精准施药提高药效,统一防治行动提升整体效果。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开展药效调查和环境影响评价,不断优化完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