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光枝无籽刺梨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与规划、苗木繁育、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光枝无籽刺梨的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edless Prickly Pear Cultivation without Branch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 1499-2020 光枝无籽刺梨栽培技术规程》是指导光枝无籽刺梨种植的重要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标准明确要求选用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的优良品种。这不仅关系到产量的高低,还直接影响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慎重挑选适合的品种。
其次,关于建园规划,强调要合理布局园区,确保排灌系统完善,并且要注意道路设置便于管理操作。此外,还提出了坡度控制在25°以下的原则,这对于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至关重要。
再者,在定植过程中,特别指出了苗木质量的重要性。健壮的苗木能够提高成活率,加快生长速度。同时规定了适宜的株行距以保证通风透光良好,促进树冠发育。
对于施肥管理,标准建议采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方式,并且要注重微量元素补充。特别是在开花前后以及果实膨大期,及时追肥可以显著提升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防治部分则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通过加强田间巡查,早期发现潜在问题,采取物理、生物等环保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最后,在采收环节,标准规定了最佳采摘时间,通常是在果实充分成熟但尚未过度软化之时。这样既能保证口感风味,也有利于后续贮藏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效果。
以上只是对部分核心内容的简要阐述,整个规程涵盖了从育苗到收获的全过程管理要点,为推广光枝无籽刺梨标准化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