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林下中药材三七的采收时期、采收方法、产地初加工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内林下环境种植的三七采收及产地初加工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Yunnan Forest-under Three Seven Ginseng Production - Part 3: Harvesting and Primary Processing at Place of Orig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982.3-2020林下中药材 三七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采收和产地初加工》是云南省地方标准,为三七的采收与初加工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采收时间
标准规定三七的采收时间为种植后的第2年至第4年。这一时间段内采收的三七品质最佳,药效成分含量高。具体来说:
- 第2年采收:主要用于提取有效成分或作为种苗使用。
- 第3年采收:这是常规采收期,此时三七的根部重量达到一定标准,有效成分积累充分。
- 第4年采收:适用于特殊需求或优质药材市场,但需注意避免因过长生长时间导致品质下降。
采收方法
采收时应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确保不损伤三七根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专用工具,如小锄头或竹签,以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
- 挖掘后及时清理附着在根部的泥土,防止污染。
- 将采收的三七分类堆放,便于后续处理。
产地初加工
# 清洗
采收后的三七需要立即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泥沙和杂质。清洗过程应轻柔,避免损坏根部表皮。可以使用流动清水冲洗,或者采用软毛刷轻轻刷洗。
# 干燥
干燥是三七初加工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其质量和保存期限。标准推荐以下几种干燥方法:
- 自然晾晒:将清洗干净的三七均匀摊放在通风良好的场地,避免阳光直射,以防褪色和营养流失。
- 烘干:使用烘干设备控制温度在40℃~60℃之间,保持恒温干燥,直至含水量降至12%以下。
- 阴干:适用于少量三七的处理,在无风、避光的环境中缓慢干燥。
# 包装
干燥后的三七需进行包装,以防止受潮和虫害侵袭。包装材料应选用透气性好、防潮性能强的材质,并标明生产日期、产地等信息。
通过遵循这些详细的采收和初加工步骤,可以有效提高三七的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并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