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长白楤木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育苗技术、扦插育苗技术、苗期管理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长白楤木的人工育苗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643—2020长白楤木育苗技术规程》是由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长白楤木的育苗技术,提高苗木质量和生产效率。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育苗地选择与准备
标准指出,育苗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pH值适中的地块。具体要求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全氮含量不低于0.2%,速效磷含量不低于15mg/kg,速效钾含量不低于80mg/kg。此外,育苗地需具备良好的灌溉条件,并且前茬作物不能是茄科或豆科植物。在整地时,要深耕细作,确保土层疏松,同时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
2. 种子处理与播种
种子质量直接影响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标准规定,长白楤木种子应在采收后立即进行干燥处理,保持种子含水量在10%以下。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或75%酒精擦拭表面。播种时间以春季为主,当土壤表层温度稳定在10℃以上即可开始播种。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撒播,行距控制在20-30cm之间,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
3.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是保证苗木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标准强调,要及时清除杂草,避免杂草与苗木争夺养分水分。灌溉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在苗木生长到一定高度后(通常为5-10cm),可以适当间苗,保留健壮幼苗,株距保持在10-15cm左右。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定期检查苗木叶片及根部是否有异常现象,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喷洒生物农药或物理方法去除害虫。
4. 越冬保护
为了确保苗木安全越冬,标准提出了具体的防护措施。首先,在入冬前应对苗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于弱小、病态的苗木要及时移除。其次,可以在苗木周围铺设稻草或其他保温材料,形成一个简易的防寒屏障。另外,还可以考虑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整个苗床,但要注意留有通风口,防止高温闷死苗木。如果遇到极端低温天气,还需增加额外的加热设备来维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出,《DB23/T 2643—2020长白楤木育苗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育苗地的选择到苗木出圃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特别注重了细节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为实际操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遵循该标准进行长白楤木育苗,有助于提升苗木质量和产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