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森林防火火场超短波通信管理的基本要求、设备管理、频率管理、通信规程、维护保养及培训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森林防火火场中超短波通信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Ultra-Short Wave Communication in Forest Fire Sce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9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630-2020《森林防火火场超短波通信管理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确保森林火灾现场的应急通信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标准首先明确了“超短波通信”、“火场通信网络”等专业术语的概念。这些定义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有助于统一各方对术语的理解,避免因概念不清而产生歧义。
2. 系统组成与功能要求(4.1节):规定了火场超短波通信系统的构成包括固定站、车载台、便携台以及天馈线设备等,并对其基本功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要求每个站点都应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在失去与其他节点联系时仍能完成预定任务。这体现了系统设计上的冗余性和可靠性考量。
3. 频率规划与使用原则(5.1节):强调了频率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分配频段,避免相互干扰。同时指出,在紧急情况下可临时调整频率使用计划,但需事后向相关部门报备。这一措施既保证了正常运行秩序又能应对突发状况。
4. 设备选型与配置(6.1节):对于设备的选择给出了明确建议,如选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产品,优先考虑抗恶劣环境能力强、操作简便且维护成本低的型号。此外还特别提到在选择设备时应充分考虑到火场地形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
5. 日常维护保养(8.1节):提出定期检查维修制度,确保所有器材处于良好状态。具体内容涵盖清洁保养、性能测试等多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标准特别强调了电池管理的重要性,要求定期检测电量并及时更换老化部件,以防止关键时刻掉链子。
6. 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9.1节):要求各相关单位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模拟演练活动。通过反复实践来熟悉流程提高反应速度,从而能够在真正发生事故时迅速有效地展开救援行动。
以上只是对部分核心条款进行了简要说明,实际上整个标准涵盖了从规划设计到实施监督各个环节的内容。希望通过对上述要点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