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园建园的术语和定义、园地选择、规划与设计、土壤改良、苗木选择与定植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园的建立和技术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stablishment of Vineyards in Helan Mountain East Foothill Reg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708-2020 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园建园技术规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园建设的重要技术标准。这一标准对于规范葡萄园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葡萄品质和产区的整体竞争力。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地块选择与规划
条款:5.1.1 地块应具备良好的排灌条件,土壤类型以砂壤土为主,pH值宜在7.5~8.5之间。
解读:此条款强调了地块选择的重要性。良好的排灌系统可以保证葡萄生长过程中水分供应充足且不易积水,避免根系腐烂。砂壤土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适合葡萄根系发育。pH值范围则确保土壤酸碱度适宜葡萄生长,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养分吸收。
条款:5.1.3 应避开工业污染源及交通干道两侧100m范围内区域。
解读:环境保护是葡萄种植的基本要求之一。远离工业污染源可以减少有害物质对葡萄果实的影响,保障食品安全。同时,避免靠近交通干道是为了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对葡萄园造成的潜在危害。
栽培模式与架式选择
条款:5.2.1 推荐采用“V”形篱架栽培模式。
解读:“V”形篱架能够有效利用空间,提高光照利用率,促进葡萄果实均匀着色。这种架式还便于机械化操作,如修剪、采摘等,提高了生产效率。
条款:5.2.2 架面高度一般控制在1.5m~1.8m之间。
解读:合理的架面高度有利于人工管理和机械作业,同时也便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日常管理活动开展。
苗木定植
条款:5.3.1 定植时间为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芽萌动前进行。
解读:春季定植可以让苗木尽快适应新环境,并且避开冬季低温可能带来的冻害风险。此时土壤温度适中,有利于根系恢复生长。
条款:5.3.3 每公顷栽植密度为1667株~2222株。
解读:适当的栽植密度直接影响到单位面积产量以及单株产量。过密会导致植株间竞争激烈,影响个体发育;而过稀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品种特性合理确定密度。
灌溉施肥管理
条款:5.4.1 实行节水灌溉技术,提倡滴灌方式。
解读:滴灌是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方法,能精准地将水分输送到植物根部附近,最大限度地减少蒸发损失。这种方式不仅节约水资源,还能有效防止土壤盐渍化现象发生。
条款:5.4.2 施肥原则为“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与化肥结合使用。
解读:基肥提供长期营养供给,追肥用于补充短期需求。有机肥料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化肥则可快速补充特定元素缺乏情况下的养分不足。两者结合使用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以上只是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解读,全面理解和执行该标准还需要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验证。通过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指导原则,可以更好地建设和管理贺兰山东麓地区的葡萄园,从而生产出优质葡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