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餐饮服务机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基本要求、人员管理、场所管理、食材管理、加工制作、用餐管理、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提供餐饮服务的各类机构和单位。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 Part 7: Catering Service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5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761.7-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7部分:餐饮服务机构》是江苏省针对餐饮行业在疫情期间制定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环境管理、人员管理、食材管理、加工制作、供餐服务以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对餐饮服务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环境管理
条文:餐饮服务机构应保持经营场所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或使用机械通风设备,并确保排风设施正常运行。
解读:这一条强调了空气流通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密闭的餐饮环境中,良好的通风可以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浓度,减少传播风险。餐饮机构需定期检查通风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必要时应增加空气净化装置。
人员管理
条文:从业人员每日上岗前测量体温,体温异常者不得上岗;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等部位。
解读:此规定旨在通过严格的健康监测和卫生习惯来保障员工及顾客的安全。体温检测作为早期发现潜在感染者的重要手段,不容忽视。同时,正确佩戴口罩和频繁洗手能够显著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食材管理
条文:采购冷链食品时须查验供货商资质证明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等,并留存进货凭证至少两年备查。
解读:鉴于冷链食品可能成为病毒传播媒介之一,加强源头管控尤为重要。本条规定要求餐饮企业不仅要严格审核供应商资格,还要妥善保存相关记录以备追溯,从而确保所购食材来源合法且安全可靠。
加工制作
条文: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刀具、砧板等工具按类别区分使用并及时清洗消毒;烹饪过程中中心温度应达到75℃以上并持续15秒以上。
解读:交叉污染是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上述措施有助于防止生熟食物之间相互污染,同时保证热处理环节充分杀死病原微生物,保障食品安全。
应急管理
条文:当发现疑似病例时,立即停止营业并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采样检测工作。
解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快速反应至关重要。餐饮机构一旦察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行动,避免事态扩大。此外,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
总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7部分:餐饮服务机构》为餐饮行业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操作指南,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各餐饮单位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就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