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鸡养殖的场地选择与建设、引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鸡的规模化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heasant Bree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193-2019《山鸡养殖技术规范》是一项上海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山鸡(也称雉鸡)的养殖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设施建设
标准规定了山鸡养殖场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水质清洁的地方。场址周围500米内不得有畜禽屠宰场、畜禽养殖场、医院等可能污染环境的设施。养殖场需设置净道和污道分离的通道,以防止交叉污染。此外,圈舍设计应符合通风、采光的要求,并配备防鸟网、防鼠设施等,以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二、引种与饲养管理
引种时应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禽场引进健康无病的种苗,且需提供有效的检疫证明。种苗到达后要隔离观察至少两周,确认无异常后方可混群饲养。日常管理中要求定期检查山鸡的健康状况,发现患病个体应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饲料配方需科学合理,营养全面均衡,特别是要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以满足山鸡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饮水供应必须充足干净,避免因水质问题导致疾病发生。
三、疫病防控
本标准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求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规定接种疫苗。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使用经批准的消毒剂对圈舍内外进行全面清洗消毒。此外,还提倡采用生物安全措施如控制人员流动、限制外来车辆进入等手段来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封锁措施,并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四、废弃物处理
对于产生的粪便及其他废弃物,标准提出了综合利用的要求。鼓励采用堆肥发酵等方式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对于不能直接利用的部分,则需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再排放,以保护周边环境免受污染。另外,还特别指出,在废弃物处置过程中不得随意倾倒垃圾或者超标排放污染物。
五、记录档案
所有涉及生产活动的相关信息都必须详细记录下来形成完整的档案资料保存至少两年以上。这包括但不限于进出场记录、饲料采购使用情况、免疫接种日志以及销售台账等内容。通过这些详细的文档可以追溯整个养殖周期内的具体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六、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内容外,该标准还提醒从业者注意法律法规遵守情况,比如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制度;同时也要关注市场变化趋势,适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总之,《山鸡养殖技术规范》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框架,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的同时保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