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然草地羊草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草地选择与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天然草地羊草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eymus Chinensis Production in Natural Grassla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902—2020《天然草地羊草生产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天然草地中羊草的生产管理。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羊草的概念及其在天然草地中的作用。羊草作为一种优质牧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生态价值,对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环境条件要求”部分指出,羊草生长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年平均气温3℃至8℃之间,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上,并且土壤pH值应在6.5至7.5范围内。这些条件确保了羊草能够健康生长并发挥其最佳性能。
再者,“播种与建植”章节强调了选择优良品种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安排播种时间的方法。建议使用经过审定合格的羊草种子,并且最佳播种时间为每年春季或秋季。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播种量和深度,以保证幼苗成活率。
此外,“田间管理”部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灌溉施肥策略。在干旱季节需及时补充水分,而在生长旺盛期则要注意适量施加氮肥促进分蘖。另外,还需定期清除杂草防止竞争养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虫害。
最后,“收获与贮藏”环节说明了适时收割的原则及方法。一般而言,在抽穗开花期进行第一次刈割最为理想,之后每隔40天左右可再行一次。收获后要尽快干燥并妥善保存,避免因潮湿导致品质下降。
通过以上对DB15/T 1902—2020标准中关键内容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该标准从多个角度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技术指导,有助于实现羊草生产的规范化与高效化。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还能促进当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