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芸豆田杂草综合防治的技术要求,包括农业措施、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芸豆种植过程中杂草的综合防治。
Title:Integrated Weed Management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Yardlong Bean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7T44-2020《芸豆田杂草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发布的关于芸豆田杂草防治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芸豆田杂草的防除原则、防治方法及管理措施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提高芸豆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规程中一些关键内容的详细解读:
1. 防除原则: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包括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通过这些手段减少杂草的发生基数,为后续的化学或物理防治创造有利条件。
2. 播前准备:要求在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的残留物,如上季作物的秸秆、杂草等。同时建议深耕细耙,使土壤疏松,有利于种子萌发的同时也能破坏部分杂草的生长环境。
3. 化学防治:规程推荐使用高效低毒的除草剂,并且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施用,避免过量导致药害。对于不同类型的杂草应选择针对性强的药剂组合,比如针对阔叶杂草可选用2,4-D丁酯乳油;而对于禾本科杂草,则可以考虑使用精喹禾灵等。
4. 人工拔除:当化学防治效果不理想或者存在特殊情况下(例如某些难以控制的大面积恶性杂草),需要采取人工拔除的方式来进行补充处理。特别是在幼苗期至开花初期这段时间内,及时发现并拔除杂草尤为重要。
5. 后期管理:在整个生长季节里都需要密切观察芸豆田的情况,一旦发现新的杂草出现就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清除。此外,在收获后还应对田块进行全面清理,将所有可能成为下一年度杂草来源的东西都移出田外妥善处置。
6. 安全间隔期:使用任何农药之后都必须遵守规定的安全间隔期才能允许进入下一阶段的操作流程。这是为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和消费者健康不受影响。
以上就是对DB1507T44-2020《芸豆田杂草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较为详细的解析。希望可以帮助到从事相关工作的朋友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