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本增效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滴灌系统安装与维护、施肥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技术。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马铃薯种植的生产活动。
Title:Potato Drip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Integrated Cost-Effective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7T39-2020 马铃薯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本增效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提升马铃薯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选址与规划方面,标准明确要求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且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作为种植区域。这不仅能够保证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能有效避免因地形复杂导致的水资源浪费或肥料流失问题。同时强调了合理布局的重要性,即根据实际条件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间距,以确保作物通风透光良好,促进健康生长。
其次,在滴灌系统的设计与安装上,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技术参数。例如,滴头间距应控制在30厘米左右,工作压力维持在0.1至0.2兆帕之间,这样可以确保水分均匀分布到每株植株根部而不造成过度灌溉。此外,还特别指出要定期检查维护设备,防止堵塞现象发生,从而保持长期稳定的供水供肥状态。
再者,关于施肥方案的设计,标准建议采用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基肥主要由有机肥构成,占总施肥量的60%以上;而追肥则以速效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并且每次施用量不宜超过作物吸收能力的三分之一。另外,提倡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依据土壤检测结果调整养分配比,实现精准施肥。
最后,在田间管理环节,标准强调了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它主张采取物理、生物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来防控病虫害,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同时鼓励采用轮作制度,避免连作障碍的发生,提高土地利用率。
综上所述,《DB1507T39-2020》从多个角度为马铃薯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方针,对于推动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