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杂交肉牛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场址选择与布局、品种选择与杂交模式、繁殖技术、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废弃物处理及记录档案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杂交肉牛的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ybrid Beef Cattle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7/T31-2020《杂交肉牛生产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制定的地方标准,用于指导杂交肉牛的科学养殖。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标准要求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的优良品种作为杂交母本和父本。例如,选择本地黄牛作为母本,引进西门塔尔或夏洛莱等优质肉牛品种作为父本。这种组合能够充分发挥杂交优势,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
2. 饲养管理:在饲养过程中,应确保牛群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定期消毒圈舍。同时,根据牛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方,保证营养均衡。特别是在育肥期,要增加精料比例,促进脂肪沉积,提高肉质。
3. 疾病防控: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做好驱虫工作。一旦发现病牛,应及时隔离治疗,并对污染区域进行彻底消毒。此外,还应注意观察牛只的精神状态、食欲变化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
4. 繁殖管理:对于母牛的发情周期要有详细的记录,掌握最佳配种时机。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受胎率,减少因自然交配带来的风险。同时,要做好新生犊牛的护理工作,确保其健康成长。
5. 环境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于杂交肉牛的生长至关重要。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冬季则需保暖防寒。通风设施也要完善,以防止有害气体积聚,影响牛只健康。
以上内容是DB1507/T31-2020杂交肉牛生产技术规程中的核心要点。遵循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提升杂交肉牛的整体品质,还能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