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牧区肉牛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场地选择、品种选择、饲料配制、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地区牧区肉牛的饲养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eef Cattle Breeding and Management in Pastoral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07T30-2020《牧区肉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牧区肉牛的饲养管理工作,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选址与布局
标准要求养殖场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水源充足且远离污染源的区域。场区内应合理划分生产区、生活区和废弃物处理区,并保持适当的距离以防止交叉污染。这一规定强调了环境对肉牛健康的重要性,良好的场地条件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保障肉牛健康成长。
二、牛舍建设
牛舍设计需考虑通风、采光及保温性能。每头肉牛应有不低于4平方米的生活空间,地面应平整防滑并具备一定的倾斜度以便于清理粪便。此外,牛舍内应配备饮水槽、饲料槽等设施,确保肉牛能够方便获取食物和水。这些措施有助于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肉牛的生长发育。
三、饲料供应
标准建议采用全混合日粮(TMR)喂养方式,根据不同阶段肉牛的需求调整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比例。同时提倡使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青贮玉米、苜蓿草等作为主要饲料来源,既降低了成本又利于环境保护。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比能保证肉牛获得均衡营养,提高饲料转化率。
四、疫病防控
定期为肉牛接种疫苗是必不可少的防疫手段之一。此外还应对进出人员、车辆严格消毒,限制外来动物进入场区范围。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立即隔离诊治,并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通过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和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和发展。
五、繁殖管理
对于种公牛而言,除了正常的饲养管理外还需注意加强锻炼,保持适度体况。母牛则需要根据发情周期适时配种,并做好妊娠期护理工作。分娩前后要特别关注新生犊牛的保暖与护理,及时补充初乳以增强免疫力。科学有效的繁殖管理直接关系到牧场的整体经济效益。
六、屠宰加工
当肉牛达到适宜体重后即可安排屠宰。屠宰前应停止喂食至少12小时,并给予充足的饮水。屠宰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肉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最后将分割好的牛肉按照不同部位包装储存,便于后续销售或深加工利用。
以上内容仅涵盖了部分内容,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本规程的各项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共同推动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