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花尺蛾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监测与调查方法、综合防控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小花尺蛾的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Small Flower Measuring Worm (DB22T 3124-2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3124-2020《小花尺蛾防控技术规程》是吉林省发布的关于小花尺蛾防控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监测与预警
- 标准要求在每年的特定时期(如春季和秋季)对小花尺蛾的卵、幼虫和成虫进行系统监测。通过设置固定监测点,定期记录种群数量变化,以便及时发现虫害趋势。
- 提倡使用诱捕器等工具辅助监测,并强调数据记录应准确、完整,为后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 农业防治措施
- 强调合理轮作和间作的重要性,避免单一作物连作导致病虫害积累。
- 推荐选用抗性品种,提高植物自身的抵抗力。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如适时修剪枝叶、清除杂草,减少小花尺蛾栖息地。
3. 生物防治方法
- 鼓励利用天敌昆虫进行自然控制,例如释放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来抑制小花尺蛾种群增长。
- 使用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制剂,其对环境友好且对目标害虫具有良好的致病效果。
4. 化学防治指导
- 明确指出化学药剂仅作为应急手段,在其他措施无效时方可采用。
- 要求严格按照推荐剂量施药,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或产生抗药性问题。
- 特别注意施药时间的选择,通常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以提高药效并降低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5. 综合管理策略
- 提倡将以上各种防治手段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控体系。
- 定期评估防控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确保长期有效的控制效果。
这些条文旨在帮助农业生产者科学有效地应对小花尺蛾带来的威胁,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