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桑蚕小蚕共育的场地要求、设备设施、蚕种孵化、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桑蚕小蚕共育的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ilkworm Young Larvae Rea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374-2020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范》是重庆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桑蚕小蚕共育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提高小蚕的成活率和健康水平。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对标准内容进行解读。
1. 环境条件
标准中明确指出,小蚕共育室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4℃至26℃之间,湿度保持在80%到90%范围内。这样的温湿度条件能够满足小蚕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减少病害的发生几率。
2. 饲料质量与管理
小蚕所需的桑叶必须新鲜无毒,采摘时间以早晨露水干后为宜。桑叶的大小需适中,一般直径不超过2厘米。此外,每次喂食前要检查桑叶是否有农药残留或病虫害,并确保喂食器具清洁卫生。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因饲料问题导致的小蚕死亡。
3. 饲养密度
根据标准规定,每平方米共育室内的小蚕数量不得超过10万头。过高的饲养密度会导致空间拥挤,影响小蚕的正常呼吸及活动,进而降低其抗病能力。合理安排饲养密度有助于促进小蚕健康成长。
4. 疾病防控
在疾病防控方面,标准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对共育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处理,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消毒剂。一旦发现有患病个体出现,应及时隔离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另外,还提倡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制度,包括日常巡查情况、喂养记录等信息,以便追溯和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
5. 操作规程
对于整个共育过程的操作步骤也做了严格的规定。例如,在搬运小蚕时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伤害;分发桑叶时要均匀撒开,保证每只小蚕都能获得足够的食物。这些细节上的注意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养殖效率。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DB50/T 374-2020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选址建场到具体饲养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且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操作指南。遵循这一标准能够帮助从业者更好地开展桑蚕养殖工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