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豆品种鉴定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指标、鉴定程序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食用豆品种的鉴定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Edible Bean Variety Ident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005-2020《食用豆品种鉴定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食用豆品种的鉴定工作。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食用豆品种的鉴定活动。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确保了其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适用性和权威性。
规范性引用文件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GB/T 18943.1-2003《植物种子检验规程》等。这些引用文件为食用豆品种鉴定提供了技术依据和支持,保证了鉴定过程的一致性和科学性。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食用豆”、“品种鉴定”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例如,“食用豆”是指直接供人类食用的各种豆类作物,包括但不限于大豆、绿豆、红豆等。而“品种鉴定”则是指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确定豆种的真实性和纯度的过程。
鉴定原则
标准强调了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的原则。要求鉴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采用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可靠。
鉴定内容与方法
1. 形态特征鉴定:主要包括植株高度、叶片形状、花色等外部特征的观察记录。这部分内容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肉眼观察或借助放大镜等方式来进行详细的形态学分析。
2. 分子标记鉴定:利用DNA指纹图谱技术对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进行检测。此部分具体说明了样本采集、DNA提取、PCR扩增及电泳分析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求。
3. 病害抗性评价:评估目标品种对于常见病害(如锈病、白粉病)的抵抗能力。给出了试验设计、病情分级标准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结果报告
规定了鉴定完成后需要形成的书面报告格式,包括但不限于被鉴定样品的基本信息、所采用的方法及其结果、最终结论等。同时指出任何异常情况都应当如实记录并附上必要的佐证材料。
实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执行本标准,建议相关单位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与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以获取最新研究成果;并且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工作。
以上是对DB50/T 1005-2020《食用豆品种鉴定规范》中几个核心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