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夏玉米小双行增密增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栽培技术要求、田间管理措施及收获技术。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夏玉米小双行增密增产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creasing Density and Yield of Summer Corn with Small Double Rows (DB12T 931-2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931-2020夏玉米小双行增密增产技术规程》是一项关于夏玉米种植的技术规范,旨在通过优化种植模式和管理措施提高产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种植密度
标准规定每亩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至5000株。这一密度的选择基于多年试验结果,既能保证植株间有足够的光照空间,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过高的密度可能导致植株之间竞争加剧,影响个体发育;而过低则会浪费土地资源,降低总体产量。
小双行种植模式
推荐采用小双行种植方式,即两行之间的距离保持在40厘米左右,而行内株距为20厘米。这种布局可以有效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并且便于机械化操作如施肥、灌溉等。同时,这样的间距也利于机械收获时的操作便捷性。
施肥管理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肥料是增产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标准建议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氮磷钾复合肥;追肥则应分阶段进行,在拔节期、抽雄期分别追加适量氮肥。此外还强调了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即根据不同地块的具体养分含量调整施肥方案,确保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均衡供给。
病虫害防治
为了预防病虫害对产量造成威胁,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控策略。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定期监测田间情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采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式控制害虫数量;以及适时喷洒生物农药保护作物健康生长。
收获时间确定
适时收获对于最终获得高产至关重要。标准指出当籽粒含水量降至25%-30%时即可开始收获作业。此时不仅有利于后续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保持,也能避免因延迟收获而导致的自然损耗。
以上内容仅是对部分核心条款的简要说明,实际执行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具体条件灵活调整相关参数,确保达到最佳效果。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