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昭平茶种植的产地环境、茶园建立、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昭平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茶叶种植与生产。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Zhaoping Tea Plant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昭平茶种植技术规程》(DB45/T 2025-2019)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昭平茶的种植技术要求,确保昭平茶的独特品质和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茶园选址与规划
标准指出,茶园应选择在海拔300米至800米之间,坡度不超过25度的区域。土壤类型以红壤、黄壤为主,pH值应在4.5至6.5之间。这一要求主要是基于昭平茶对生态环境的特殊需求,适宜的海拔和土壤条件能够保证茶叶的优良品质。
2. 种植密度
标准规定每亩种植茶树的数量为2000株至3000株。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同时避免因过于密集而导致的病虫害问题。种植时需注意行距和株距的合理搭配,通常行距保持在1.2米至1.5米,株距保持在0.3米至0.4米。
3. 施肥管理
施肥是茶叶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标准建议每年施用有机肥不少于1500公斤/公顷,并结合适量的化肥。有机肥的使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而化肥则用于补充特定营养元素。施肥时间一般分为春肥、夏肥和秋肥三次,分别在春季萌芽前、夏季生长旺盛期和秋季封园后进行。
4. 病虫害防治
标准强调采用综合防治措施,优先使用物理和生物方法控制病虫害。例如,利用灯光诱捕器捕捉害虫,或者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数量。化学农药仅作为辅助手段,在必要时使用,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确保茶叶的安全性。
5. 采摘标准
标准明确了不同品种茶叶的采摘标准。对于绿茶,通常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嫩梢;而对于红茶,则可适当放宽至一芽三叶。采摘时应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损伤茶树新梢,影响后续生长。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地理标志产品 昭平茶种植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茶园建设到茶叶采摘的全过程,还特别注重生态环保和产品质量的平衡。这些规定对于维护昭平茶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