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芒果扁喙叶蝉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芒果种植中对扁喙叶蝉的综合防治。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Mango Flat Beak Leafhopp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芒果扁喙叶蝉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45/T 2022-2019)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芒果园中芒果扁喙叶蝉的综合防治工作。这项标准对于保障芒果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芒果扁喙叶蝉”、“综合防治”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综合防治”是指在充分考虑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及化学等多种方法,科学合理地控制病虫害发生,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目的。这一定义强调了防治工作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不能仅依赖单一手段,而应注重多种措施的有机结合。
二、监测与预警
根据标准要求,果园管理者应当定期开展田间调查,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具体而言,每10亩设置一个固定观察点,每个观察点需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日常巡查。当发现成虫数量达到一定阈值时,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启动应急预案。此外,还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无人机遥感技术和物联网设备来提高监测效率。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及时掌握虫情动态,为决策提供依据。
三、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基础性工作之一。首先,要选择抗性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其次,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密植、适时修剪枝条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再次,实行轮作制度避免连作障碍;最后,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其自身抵抗力。这些都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重要环节。
四、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主要包括人工捕捉、灯光诱杀以及铺设防虫网等方式。其中,灯光诱杀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成虫羽化期使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能够显著降低种群密度。同时,对于规模较大的果园来说,安装太阳能驱动的自动捕虫装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些物理手段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作为化学农药使用的替代方案。
五、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强调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数量。例如,赤眼蜂、瓢虫等都是芒果扁喙叶蝉的有效捕食者。为了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资源,一方面需要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特别是广谱性杀虫剂的应用频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人工繁殖释放天敌的方式增加种群规模。另外,还可以考虑喷洒微生物制剂如白僵菌悬浮液等来抑制害虫繁殖。
六、化学防治
尽管提倡优先采用非化学防控策略,但在必要时仍需谨慎使用化学药剂。标准明确规定不得选用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高毒高残留产品,并且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推荐使用的药剂包括吡虫啉、噻虫嗪等高效低毒的新一代化合物。值得注意的是,每次用药前都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推荐剂量准确配制溶液,切忌盲目加大浓度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或者产生抗药性问题。
七、环境友好型措施
为了实现绿色生产目标,标准特别强调实施环境友好型防控措施的重要性。这包括但不限于:
1. 优化灌溉系统减少水资源浪费;
2. 推广有机肥料替代化肥使用;
3. 加强废弃物回收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4.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记录各项活动详情便于追溯查询。
综上所述,《芒果扁喙叶蝉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45/T 2022-2019)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一常见害虫的危害。希望广大果农朋友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其中精髓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从而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