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牦牛主要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牦牛养殖过程中主要疫病的防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in Diseases in Yak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牦牛主要疫病防治技术规范》(DB5133/T 8-2019)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牦牛养殖过程中的疫病防控工作。以下将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四川省甘孜州内牦牛养殖场、散养户以及相关管理部门。这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行业针对性,有助于确保措施因地制宜,提高执行效率。
二、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牦牛”、“疫病”等关键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牦牛”特指生长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半家畜动物;“疫病”则包括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两大类。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条款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预防措施
1. 免疫接种
- 标准要求每年春秋季各开展一次集中免疫,使用国家批准的疫苗产品。
- 对于布鲁氏菌病等重点疫病,需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免疫策略。
2. 消毒管理
- 圈舍及周边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每周至少消毒两次。
- 使用符合规定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溶液或氢氧化钠粉剂。
四、诊断与治疗
1. 临床检查
- 疑似病例需由专业兽医人员现场查看,观察体温、精神状态等指标。
- 必要时采集血液样本送实验室确诊。
2. 药物使用
- 治疗用药须遵循兽药管理条例,优先选用高效低毒药品。
- 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耐药性产生。
五、无害化处理
对于病死牦牛尸体,必须按照规定采取焚烧或深埋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或疫情扩散。
以上内容涵盖了牦牛疫病防治的关键环节,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降低牦牛患病率,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