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鹿茸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设施与设备、培养料配方与配制、接种与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鹿茸菇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eer Antler Mushroo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1724-2019鹿茸菇栽培技术规程》是湖南省发布的关于鹿茸菇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从几个关键部分对标准进行解读。
首先在栽培场所要求中,规定了栽培室应配备温湿度计、光照设备等设施,并且需要定期消毒。这主要是为了创造一个适合鹿茸菇生长的环境,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其次在培养料配制方面,明确了木屑、棉籽壳为主要原料,辅以适量麦麸和石灰。这种配方能提供鹿茸菇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以及矿物质元素。同时强调了培养料要充分混合均匀并调节至适宜的含水量。
关于接种操作,标准指出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量为每瓶或每袋5-8克。这是保证接种成功率的关键步骤,可以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此外还提到出菇管理环节,包括控制温度在18-22℃之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5%,每天通风换气2-3次。这些措施有助于促进子实体正常分化发育。
最后在采收标准上明确指出当子实体长至八分成熟时即可采收,此时品质最佳。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产品的经济价值。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款的具体分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