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露地优质青椒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露地优质青椒的生产。
Title: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pen-field High-quality Bell Pepp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露地优质青椒生产技术规程》(DB1411/T 12-2020)是由山西省标准化主管部门发布的,旨在规范露地青椒的种植过程,提高青椒品质和产量。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选择适宜品种
规程中指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市场需求来选择适合的青椒品种。例如,在温凉地区可选用耐寒性强的早熟品种;而在温暖地区则宜选择生长周期较长、果实肥大的晚熟品种。此外,还强调了种子质量的重要性,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
育苗管理
规程特别提到育苗期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通常情况下,苗床温度白天维持在20℃至30℃之间,夜间不低于15℃。同时要注意控制水分供给,避免幼苗徒长或发生病害。对于壮苗的标准是:株高约15厘米左右,叶片数6片以上,茎粗0.3厘米左右。
栽培密度
合理的栽植密度直接影响到青椒的产量和品质。按照规程推荐,每亩地栽种密度一般为2500株至3000株。具体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需确保植株间有足够的空间以利于通风透光,促进健康生长。
施肥灌溉
科学施肥是保证青椒高产优质的另一关键因素。规程建议采取平衡施肥法,即氮磷钾比例约为1:0.5:1。基肥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80%,追肥分多次进行,并注意适量补充微量元素如硼、锌等。灌溉方面提倡采用滴灌技术,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病虫害防治
规程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首先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等方式降低病原基数;其次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及病残体;最后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在必要时喷洒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收获储藏
关于收获时间的选择,规程指出当青椒果实达到商品成熟度时即可采收,此时颜色鲜艳、果肉厚实。收获后应尽快分级包装并入库储存,库房温度保持在7℃至10℃范围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之间,这样可以有效延长保鲜期。
以上就是对《露地优质青椒生产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指导原则不仅能够提升青椒生产的经济效益,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