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原则、数据内容与结构、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质量控制及成果归档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各级地名地址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ce Name and Address Datab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湖南省地方标准《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编号为DB43/T 1645-2019)是指导湖南省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应用的重要依据。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一、地名地址数据分类与编码
该标准明确要求地名地址数据应按照行政区域、道路街巷、居民区、建筑物等类别进行分类,并给出了统一的编码规则。例如,行政区域采用六位数字编码,前两位表示省市区县,后四位表示乡级行政区划。这种分级编码方式有助于实现地名地址数据的标准化管理,方便后续的数据查询和空间定位。
二、地名地址数据采集要求
标准中对地名地址数据的采集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首先,要求采集的数据必须真实准确,采集人员需实地核查地名标志物的实际位置和名称信息。其次,对于新建或改建的地名标志物,应在投入使用后的三个月内完成数据采集工作。此外,还规定了不同地名地址类型的采集频率,如重要交通枢纽的地名地址每年至少更新一次。
三、地名地址数据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数据质量,标准提出了三级检查验收制度。一级检查由采集人员自检,二级检查由项目组内部交叉互检,三级检查则由专门的质量监督机构负责。每级检查都必须形成书面报告并存档备查。同时,标准还要求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和及时性四个维度,并定期开展数据质量评估工作。
四、地名地址数据共享与交换
本标准强调了地名地址数据的共享开放原则,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统一的地名地址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互联互通。数据交换格式应遵循国家标准GB/T 28181,采用XML或JSON格式封装,并通过HTTPS协议传输。同时,明确了数据使用方的责任义务,要求不得擅自修改原始数据,不得泄露涉及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信息。
五、地名地址数据安全保护
鉴于地名地址数据涉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标准特别重视数据安全保障措施。要求所有接触地名地址数据的人员均需签订保密协议,数据存储介质要加密保管,访问权限实行最小化原则。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必须采用加密算法对敏感字段进行脱敏处理。此外,还要求制定应急预案,在发生数据泄露或系统故障时能够迅速响应处置。
以上是DB43/T 1645-2019中一些核心内容的深入剖析,希望对从事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的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