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医学检验危急值获取与应用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流程管理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医学检验危急值的获取与应用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cquis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ritical Values in Medical Laboratory Tes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3024—2020《医学检验危急值获取与应用技术规范》是天津市发布的关于医学检验危急值管理的重要标准。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危急值”的概念,即当检测结果出现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数值时,实验室需立即通知临床。这一定义强调了危急值的时效性和严重性,要求实验室必须快速响应。
其次,在危急值项目和界限值的确定上,标准指出应基于专业共识、文献数据以及本机构的历史数据综合考量。例如,血钾浓度的危急值通常设定为低于2.5 mmol/L或高于6.5 mmol/L,但具体数值应由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体现了标准的灵活性和实践导向。
第三,标准对危急值报告流程有明确要求。实验室应在接收到标本后30分钟内完成检测并发出危急值报告,同时记录完整的报告过程。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测项目、结果、建议措施等。这种严格的时间限制和详尽的记录要求有助于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培训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所有参与危急值处理的人员都应接受定期培训,熟悉相关流程和应急措施。实验室还需定期评估危急值系统的有效性,不断优化工作流程。
最后,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临床科室应及时反馈危急值的实际处理情况,帮助实验室持续改进服务质量。这种双向沟通机制对于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DB12/T 3024—2020从多个层面规范了医学检验危急值的管理工作,旨在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