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膜下滴灌生产的技术要求,包括种植准备、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进行玉米种植的生产过程。
Title:Corn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米膜下滴灌生产技术规程》DB1506T 9-2020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玉米膜下滴灌的生产技术进行了规范。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范围内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种植的玉米生产。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作物种类,确保了技术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术语和定义
1. 膜下滴灌:在地膜覆盖的条件下,通过滴灌系统向作物根部精准供水的灌溉方式。
2. 滴灌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滴灌带等组成的灌溉设施。
三、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应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且抗逆性强的品种。这一要求强调了品种适应性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2. 播种期:根据当地气温情况确定最佳播种时间。例如,在乌兰察布地区通常建议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合理安排播种期可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避免低温冻害。
3. 种植密度:推荐行距为60厘米,株距为25厘米,每亩保苗数约为4400株。适当的种植密度能够保证通风透光良好,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四、滴灌系统安装与管理
1. 系统设计:滴头间距一般设置为30厘米,工作压力控制在0.1兆帕左右。科学合理的系统设计对于实现均匀灌溉至关重要。
2. 施肥方案:结合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肥料施用计划。通常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别追施一次肥料,以满足作物快速生长期的养分需求。
3. 运行维护:定期检查管道是否有堵塞现象,并及时清理过滤器。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不仅延长使用寿命还能节约水资源。
五、病虫害防治
提倡使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蚜虫以及生物农药替代化学药剂来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密切监测田间动态,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六、收获管理
当玉米籽粒含水量降至20%以下时即可开始机械收获作业。适时收获有利于提高籽粒品质并降低损耗率。
以上就是对《玉米膜下滴灌生产技术规程》DB1506T 9-2020中一些重要条文的深入解析,希望能为广大农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