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小麦病虫害的作业准备、作业要求、作业质量及注意事项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使用植保无人飞机在山东省内开展的小麦病虫害防治作业。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ant Protection UAV Operation in Controlling Wheat Diseases and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940—2020《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小麦病虫害作业技术规程》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为规范植保无人机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给出了“植保无人飞机”的定义,即用于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小型无人驾驶飞行器。这一定义强调了设备的专业用途,有助于区分其他类型的无人机,确保使用场景的准确性。
环境条件要求
标准规定了作业环境的基本要求,包括风速不超过5m/s、相对湿度不低于60%等。这些条件直接影响喷洒效果及安全性,例如过高的风速会导致药液飘移,影响防治效果甚至造成环境污染。
飞行前准备
飞行前准备是确保作业安全与效率的关键环节。标准要求操作人员检查无人机各部件是否完好无损,电池电量充足,并确认地图信息准确。此外还应根据田块大小合理规划航线,避免重复或遗漏区域。
喷洒参数设置
喷洒参数直接影响到农药利用率和作物安全性。标准建议根据不同作物种类调整喷嘴型号、流量以及高度等参数。例如,在小麦拔节期至抽穗期期间,推荐采用离地约1.5米的高度进行均匀喷雾,以提高药效并减少浪费。
安全措施
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及设备正常运行,标准特别强调了多方面的安全措施。其中包括设置禁飞区避免误入高压线附近;起飞前清点周围是否有障碍物;作业完成后及时断电并将无人机放置于干燥通风处存放等。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的一部分精华所在,全面理解和执行好这些规定对于提升植保无人机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使用者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既保证了防治效果又保护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