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主要病虫害及防控措施、综合管理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Title:Green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Edible Fungi Diseases and Pests - Part 4: Agaricus Bispor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3935.4—2020《食用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4部分:双孢蘑菇》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双孢蘑菇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选取标准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环境控制
标准要求栽培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处理。具体措施包括使用物理方法如高温蒸汽消毒或化学方法如漂白粉溶液喷洒地面和墙壁。此外,还需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湿度过高,以减少病原菌滋生的机会。
2. 培养料管理
培养料的选择与处理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指出,培养料必须经过充分发酵,确保其pH值在适当范围内(通常为6.8-7.2),并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率低于5%。同时,在装袋前应对培养料进行密封堆置,防止外界微生物侵入。
3. 播种及覆土阶段
播种时应注意均匀撒播,并压实培养料表面;覆土层厚度需控制在2-3厘米之间,且覆土材料应预先筛选干净无杂质。此阶段还需密切观察出菇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 日常管理与监测
在整个生产周期内,必须坚持每日巡查棚室内外环境,记录温度、湿度等参数变化趋势。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螨虫侵害或细菌性斑点病,要迅速查明原因并实施针对性防治方案。例如,当遭遇蚜虫危害时,可以采用粘虫板诱捕或者释放天敌昆虫如瓢虫来进行生物防治。
5. 采收后处理
双孢蘑菇收获完毕后,要及时清理残留物并彻底清洗设施设备,防止病原体残留影响下一茬作物生长。另外,建议对废弃培养基实行集中回收再利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以上内容基于DB37/T 3935.4—2020标准中关于双孢蘑菇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核心要点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实现高效安全的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