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茶茶树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种植技术、茶园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档案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白茶茶树的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hite Tea Tea Pla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1897-2020白茶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规范》是福建省地方标准,为白茶茶树的栽培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从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解读。
在选址与建园方面,标准指出园地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pH值4.5至6.5的酸性土壤。强调了地形以坡度小于25度为宜,并要求合理规划道路、排灌系统和防护林带。这些措施旨在创造适宜茶树生长的小气候环境,提高茶树抗逆性和产量。
关于种苗繁育,标准明确要求使用无性繁殖的扦插苗或嫁接苗,且种苗需经检疫合格。还规定了扦插床的准备方法、插穗的选择标准以及扦插后的管理措施。例如,插穗长度应在8-12厘米之间,基部剪成平口,上部保留2-3片叶,插入深度约为2/3。这些细节有助于确保种苗质量,为后续栽培奠定基础。
在栽培管理环节,标准提出了合理的种植密度,一般每公顷种植45000-60000株。同时,明确了幼龄茶园的抚育要点,包括定型修剪、浅耕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例如,定型修剪通常在栽后第二年进行,离地面高度约30厘米处剪去主干顶部,促进分枝生长。
施肥管理方面,标准推荐采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每年施用腐熟有机肥1500-2000千克/亩,配合氮磷钾复合肥。并强调要根据茶树不同生育期的需求适时追肥,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浪费或污染。
此外,标准还特别关注了病虫害综合防控。提倡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比如,在病害发生初期可喷洒石硫合剂,虫害严重时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制剂。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核心要点,通过科学规范的栽培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白茶品质,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