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粘颗粒病毒和苏云金杆菌防治蔬菜害虫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蔬菜种植过程中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控制害虫的生产环节。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Vegetable Pests using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and Bacillus thuringi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1021-2018《粘颗·苏云菌防治蔬菜害虫技术规程》是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农业地方标准,于2018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利用粘颗·苏云菌(Bt)制剂防治蔬菜害虫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江苏省内以Bt制剂为主要生物农药的蔬菜害虫防控工作。以下将从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详细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标准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采用Bt制剂防治蔬菜害虫的生产活动,主要包括菜青虫、小菜蛾等常见害虫。这些害虫是蔬菜生产中的主要威胁,给种植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通过使用Bt制剂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
2. 技术要求
# 2.1 Bt制剂的选择
选择高活性、稳定性的Bt制剂产品至关重要。标准中明确指出,所选用的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要有明确的有效成分含量标识。此外,在购买时还需注意产品的保质期,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 2.2 施药时间
施药的最佳时间为害虫幼虫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阶段。这一时期害虫对Bt制剂最为敏感,能够达到最佳防效。因此,掌握害虫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对于准确把握施药时机非常重要。
# 2.3 施药方法
标准推荐采用喷雾法进行施药,要求均匀覆盖植株叶片正反面以及果实表面。喷雾设备需定期清洗维护,避免污染其他作物或环境。同时强调了不同蔬菜种类间轮换用药的重要性,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
3. 安全管理
为了保障使用者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标准提出了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其中包括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作业结束后及时清洗工具和身体接触部位;妥善处理废弃包装物,不得随意丢弃等。
4. 效果评估
为了检验Bt制剂的实际效果,标准建议每隔7天观察一次防治区域内的害虫密度变化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当发现害虫数量未得到有效控制时,应及时调整方案或增加施药次数。长期监测还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更大规模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粘颗·苏云菌防治蔬菜害虫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也为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标准,共同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