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机插水稻生产过程中水氮互作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采用机械化插秧方式的水稻种植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ter-Nitrogen Interaction in Machine-Transplanted Rice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1007-2018《机插水稻生产水氮互作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机插水稻生产过程中水肥管理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灌溉方式:标准中规定,应采用浅湿交替灌溉法。这种灌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土壤水分,避免因过度灌溉导致的养分流失。通过浅湿交替,既能保证水稻根系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又能促进水稻对养分的有效吸收。
2. 施肥原则:强调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确保水稻生长初期有足够的养分供给;追肥则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求适时补充氮肥,特别是在分蘖期和抽穗期,需增加氮肥施用量以满足水稻快速生长的需求。
3. 氮肥施用时间:标准建议将总氮量的50%-60%作为基肥,在整地时一次性施入;剩余部分在水稻分蘖始期至拔节期分两次施用。这样可以防止前期氮素过多造成徒长,后期缺肥影响产量。
4. 水分管理:在水稻返青期保持田间浅水层,促进秧苗恢复生长;分蘖期实行“薄水勤灌”,控制无效分蘖;拔节孕穗期适当加深水层,促进穗分化;抽穗结实期则采取干湿交替灌溉,直至收获前7天停止灌溉。
5. 监测与调整:要求定期检测土壤湿度、养分状况及水稻长势,并据此调整灌溉和施肥方案。特别是在遇到异常天气或病虫害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稻健康生长。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水氮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机插水稻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