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一稻两虾”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稻田工程改造、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采用“一稻两虾”模式进行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的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ne Rice Two Shrimp\"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一稻两虾”生产技术规程》(DB32/T 1004-2018)是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规范“一稻两虾”综合种养模式的生产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内采用“一稻两虾”模式进行稻田综合种养的生产活动。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生产方式,确保了技术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术语和定义
- “一稻两虾”模式:指在同一块稻田内,通过科学规划与管理,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两种不同类型的小龙虾。
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概念基础,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一稻两虾”模式的理解。
3. 稻田准备
标准要求稻田在放养前需进行彻底清理,包括清除杂草、平整土地以及设置防逃设施。特别是防逃设施的高度不得低于60厘米,并且要定期检查其完整性。这一步骤对于防止小龙虾逃逸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保持稻田内的水质稳定。
4. 苗种选择与投放
苗种应来自健康无病害的养殖场,并经过检疫合格后方可使用。首次投放时,每亩稻田建议投放克氏原螯虾苗种约1500尾左右,间隔一个月后再补充投放另一品种的小龙虾苗种。这种分批投放的方式可以避免因竞争而导致的生长迟缓问题。
5.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水位控制、饲料投喂及疾病预防三个方面。水位一般维持在20-30厘米之间,随着季节变化适当调整;饲料则以天然饵料为主,辅以人工配合饲料,确保营养均衡;此外还需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值等,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水质条件。
6. 收获与销售
当达到商品规格后即可开始捕捞上市。通常情况下,春季放养的第一批小龙虾应在夏季收获完毕,而秋季补放的第二批则留待次年春季出售。这样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摘录并解析了DB32/T 1004-2018中部分重要的技术规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其他细节,请查阅完整版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