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沙土地区河蟹提水养殖的场地选择、设施建造、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高沙土地区进行的河蟹提水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rab Aquaculture with Water-lifting in Gao Sha Tu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2T 193-2019《高沙土河蟹提水养殖技术规程》是由江苏省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在高沙土地区进行河蟹提水养殖的技术要求,旨在规范养殖过程,提高河蟹的产量和品质。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及其详细解读:
选址与池塘建设
标准条文:
- 5.1 选址条件: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源充足且无污染的区域。
- 5.2 池塘建设:池塘面积宜为5-10亩,水深保持在1.2-1.5米之间,池底平整并铺设适量的沙子。
解读:
选址时需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确保良好的排水灌溉系统和清洁的水源是成功养殖的基础。池塘大小适中,既能保证足够的活动空间,又便于管理。沙质池底有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同时减少病害的发生。
苗种选择与放养
标准条文:
- 6.1 苗种选择:选用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优质苗种。
- 6.2 放养密度:每亩放养量一般为800-1200只。
解读:
优质的苗种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放养前应仔细检查苗种健康状况,避免携带疾病进入池塘。合理的放养密度可以防止过度拥挤导致的生长缓慢或疾病传播。
日常管理
标准条文:
- 7.1 水质调控: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保持溶解氧不低于5mg/L,pH值控制在7.5-8.5之间。
- 7.2 投喂管理: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为主,辅以新鲜小鱼虾等动物性饵料,日投喂量约为河蟹体重的5%-8%。
解读:
良好的水质环境对于河蟹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可以帮助及时调整管理措施。科学的投喂策略既要满足河蟹的营养需求,又要避免浪费造成污染。
疾病防控
标准条文:
- 8.1 预防为主:定期消毒池塘,使用生石灰或其他高效低毒药物预防疾病。
- 8.2 病情处理:一旦发现病害,立即隔离病蟹,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解读:
预防胜于治疗。通过定期消毒和维护良好水质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当出现病害时,迅速反应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是防止病情扩散的重要手段。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条款解读,具体实施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DB3212T 193-2019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