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村(社区)聚餐点的选址、布局、设施设备、卫生要求及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农村和社区聚餐点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Rural (Community) Banquet Poi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X6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2T 1004-2019农村(社区)聚餐点建设规范》是由江苏省泰州市发布的,旨在指导和规范农村或社区聚餐点的建设,保障食品安全与环境卫生。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选址与布局
5.1 选址要求
根据标准规定,聚餐点应选择地势较高、干燥、通风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例如,距离垃圾场、公共厕所等潜在污染源至少25米以上。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外部环境对食品造成污染,确保食材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5.2 布局设计
聚餐点内部布局需合理分区,包括粗加工区、烹饪区、餐具清洗消毒区等,并保持各区域相对独立。特别是生熟分开原则必须严格执行,避免交叉污染。比如,生食处理区与熟食制作区之间应设置物理隔断,减少细菌传播风险。
设施设备
6.1 基础设施
聚餐点应当配备足够的供水设施,确保生活用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此外,还需安装有效的排水系统以排除废水,防止积水滋生蚊虫。
6.2 加工设备
厨房内应设有冷藏冷冻设备用于保存易腐烂食品,同时配备必要的烹饪工具如炉灶、蒸箱等。所有设备均需定期清洁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转状态。
卫生管理
7.1 人员健康
参与聚餐活动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有效期内的健康证明,并接受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一旦发现患有传染性疾病者不得上岗操作。
7.2 环境卫生
每日营业前后都应对场地进行全面清扫消毒,包括但不限于地面、墙面、桌椅等表面。对于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则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彻底清洗、高温杀菌后再使用。
食品安全控制
8.1 原料采购
采购食品原料时要查验供货商资质及产品合格证书,优先选用新鲜优质的原材料。禁止采购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或者来源不明的产品。
8.2 制作过程
严格按照预定菜单执行菜品制作流程,注意控制好每道菜的烹调时间和温度,确保杀灭有害微生物。成品菜肴应及时冷却并妥善存放于适宜条件下直至供餐。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DB3212T 1004-2019》从多个维度为农村(社区)聚餐点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从而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