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扬辐麦9号优质高产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扬辐麦9号的优质高产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Production of Yangfu Wheat No. 9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0T 1034-2019是江苏省扬州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主要规定了扬辐麦9号这一小麦品种的优质高产生产技术要求。这项标准适用于扬辐麦9号在扬州地区的种植推广。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播种期与播种量
标准指出最佳播种时间为每年的10月上旬至中旬。这是因为此时温度适宜,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播种量建议为每亩8-10公斤,具体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当调整。合理的播种密度能保证植株间通风透光,提高产量。
二、田间管理措施
标准强调要采取\"三沟配套\"的排水系统,确保雨季时田间不积水。同时要求定期中耕除草,特别是在拔节期前后进行两次深翻松土,以促进根系发育。施肥方面提倡氮磷钾配合施用,并注重后期补施叶面肥,防止早衰。
三、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地历年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了详细的防治方案。例如,在纹枯病易发季节使用井冈霉素等药剂进行喷雾预防;对蚜虫则选用吡虫啉类杀虫剂进行统防统治。特别注意小麦赤霉病的防控,要在抽穗扬花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用药。
四、收获与储藏
当籽粒含水量降至12%以下时即可开始机械收割。收获后应及时晾晒或烘干,避免霉变。入库前需清理杂质并分级存放,保持仓内干燥清洁,温度控制在15℃左右,相对湿度不超过70%,以延长种子寿命。
以上内容是该标准的核心部分,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技术手段,实现扬辐麦9号品种的稳产高产目标。各生产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同时结合实际条件灵活调整,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