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淮麦40优质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淮麦40的种植与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Huaiwheat 40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125-2019淮麦40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是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旨在指导淮麦40这一优质小麦品种的高效种植。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1. 播种期与播种量:标准建议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适时播种,通常为秋季,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调整。播种量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每亩播种量约为8-10公斤,确保苗齐、苗壮。
2. 田间管理:强调了对土壤肥力的管理,要求施足基肥,追施分蘖肥和拔节肥,以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同时,注意灌溉排水,特别是在雨季防止积水,干旱时及时补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浇水。
3. 病虫害防治: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以及化学防治等方法。特别指出,在病虫害高发期,应密切监测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损失。
4. 收获与储存:规定了最佳收获时期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此时籽粒含水量较低,便于后期加工和储存。收获后要尽快晾晒或烘干,降低水分含量至安全水平(通常低于13%),并妥善保管,避免霉变。
以上内容基于DB32/T 125-2019标准中的核心要点进行了概括性解读,希望能帮助种植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提高淮麦40的产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