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淮麦43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淮麦43的高产栽培及类似生态区域的小麦生产。
Title: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uaiwheat 43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8/T 126-2019《淮麦43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是由江苏省淮安市农业部门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淮麦43这一优质小麦品种。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播种期:规程建议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播种。这个时间段内播种可以保证小麦有足够的生长时间来完成分蘖和越冬阶段,从而为后期高产奠定基础。
2. 播种量:推荐每亩播种量为8-10公斤。具体用量需根据土壤肥力、整地质量等因素调整。合理的播种密度能够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因密度过大导致植株间竞争养分而影响产量。
3. 施肥管理:
- 基肥:施用有机肥料作为基肥,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500-750公斤。
- 追肥:拔节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抽穗扬花期再追施尿素5-8公斤/亩。科学合理的施肥策略有助于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
4. 水分管理:灌浆期是决定小麦最终产量的关键时期之一,应保持田间持水量在75%左右。适时适量灌溉不仅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还能防止早衰现象的发生。
5. 病虫害防治:
- 注意观察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病害迹象(如锈病、白粉病等),应及时采取措施。
- 对于蚜虫等害虫,可在其发生初期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处理。
6. 收获时间:当全田90%以上的麦穗呈现黄色且籽粒变硬时即可开始收割。过早或过晚收获都会对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以上内容仅为规程部分内容摘录及简要说明,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当年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希望广大农户能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开展生产活动,争取获得丰收。